龙水粽香话端阳(5月30日)


2017-05-31 09:01 来源:中国企业家新闻网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据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认为,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吴越民族祭祀神龙的节日。龙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赛龙舟则是祭祀过程中一项古老的仪式。先民们对龙充满无限的祟敬和热爱。因为他们认为,龙是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的保证。因此,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中国人也被称为“龙的传人”。广西壮族,就是古代百越族的后裔。每当节日来临,壮族人就会舞动香火龙,希望把龙唤醒,让龙翻身,从而达到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

  一场活龙活现的芭蕉香火龙舞,散发着浓郁的壮族舞蹈特色,也寄托着乡民们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虔诚愿望。

  过端午,还有一项比舞龙和赛龙舟更普及的习俗,同样具有对美好生活的寄托,那就是包粽子,吃粽子。粽子,古人又称为“角黍”,是一种用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传统食物。关于粽子的来历,同样可以追溯到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祭祀活动。在那个时候,人们要把包好的粽子投到江河之中,喂食水中的蛟龙,这样就能够让“逐水而居,依水而生”的人民得到神灵的庇护了。后来,随着南北方各民族的不断融合,经过数千年的传播,包粽子、吃粽子逐渐演变成了全中国的端午节习俗。

  在中国南方,到处是江湖密布的水乡,舟船在古代是当地人的主要生活工具,因此有着根深蒂固的泛舟情结。龙舟,与普通的船只不同,它是船身做成龙的形状或者装饰着龙纹样的一种舟船。划龙舟,与端午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据专家考证,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最初只在长江下游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随着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慢慢传到了长江的上游和北方地区。历千年之久,在今天,龙舟竞渡仍然是人们庆祝端午节的主要仪式之一。

 

  划龙舟

  端午节又被称为“浴兰节”,是因为时值仲夏,正值皮肤病多发季节,于是古人就在此时以兰草汤沐浴去污,逐渐演化成了习俗。后来人们也用艾叶、菖蒲等野草来代替煮汤。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这样的风俗一直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