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生殖崇拜的最初认识 探秘2500年花山岩画的千古之谜


2017-10-09 22:11 来源:百姓看点
在广西,在崇左有着这样一处世界遗产,在感叹它的神奇的同时,也把很多的谜团一同抛给了我们。这就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崇左花山岩画。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花山壮语名为“岜来”,汉译为“有画的石山”。早在宋、明时代就已有记录。50年代初期调查发现。花山岩画据传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

在花山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使本来就充满神秘的花山岩画更加平添了一丝神话色彩。古时候有个人叫蒙大,他生来就力大无比且食量惊人。那时正逢兵荒马乱,官府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蒙大决心起来造反,但是手中没钱、没兵马、没财力的他又能如何?

他总是呆呆地坐在石头上一筹莫展。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送给蒙大一叠纸和一支笔,老人吩附道:“你在这纸上面画兵马刀枪,等到满一百天,纸上的兵马就会变成真人真马了,但千万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老人说完便飘然而去。

从此,蒙大每天干活回来,就关在屋里写写画画,废寝忘食。他母亲觉得奇怪,追问他,他总是说:“一百天后你就知道。”谁知在第99天时,母亲实在耐不住了,心想:只差一天不要紧吧,待我看看他画的是什么。于是,趁蒙大不在家,便推门进去打开画箱。刹那间,只见那些尚未成真人真马的纸片哗啦啦飞出屋外,粘在村前的崖壁上,变成了壁画。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是对于不能解释的花山岩画的一种臆想。但是就岩画而言确实给了我们很多无法解释的东西,花山岩画就像是一本还没有被破译的天书,至今还有许多令人无法解开的谜:花山岩画所传达的内容是什么?

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这高耸陡峭的岩壁上,这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

他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画?有何目的和意义?岩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何色彩如今还能如此鲜艳?古人用的是什么颜料?

等等一系列的疑问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

关于花山岩画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明代张穆的《异闻录》中,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执刀杖,或有无首者”。光绪年间的《宁明州志》记载:“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执干戈,或骑马”。

明江东岸的花山岩画绘制在临江绝壁上,整个画面长200多米,高约40米,有画像1800多个,包括人、马、狗、刀、剑、铜鼓和羊角钮钟等,以人像居多,共有1300多个。

岩画人像有正面和侧面之分,正面人像高大,皆双腿叉开弯膝而立,双臂高举,神情潇洒。

岩画中的中心人物居于画的中央,身材魁梧,头戴虎冠,身佩长剑,威风凛凛,是队伍中的首领,据考证,这个首领应该是这个部落的王,他体魄健壮,剽悍异常,与众不同,突出于群体之中。

侧身人像数量众多,有的头戴饰物,有的赤身裸体,有男有女,其中还出现了男女阴阳交合,万物衍生的场景,显示出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殖的崇拜,对人丁兴旺的美好诉求。

仰视岩画,众多的体形较小的人物簇拥在身形高大的“首领”周围,形成众星捧月的构图。

远看,岩壁上一片赤红如血,虽然画面上只有一种颜色,人物也仅仅是用线条勾勒出大致的轮廓,但浩大的场面形成奔放、豪迈的气氛,令观者产生热烈、宏大、庄严的观感。

在画面之中,人物或手执刀剑,皆蹲身曲臂,作蛙形起舞,铜鼓、钟、太阳、船、狗等形象穿插其间。显示出先民们狩猎归来丰收庆祝的场面。

花山岩画在几千年的自然地质营力及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了严重的病害,有些岩画已经开始脱落。为了更好的保护岩画,为了子孙后代还能亲眼目睹这壮丽、神秘的画卷。

岩画的下方观景平台已经停止对游人开放了,想要目睹岩画的真容这能通过乘坐江面的游览船,在船上一睹它的真容。

欢迎关注职业摄影师刘杰,每星期一、三、五定期向您展示视觉特刊!

刘 杰

旅游摄影师、自由撰稿人、人文风光摄影师、摄影旅游项目领队、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中国国家地理专栏作者、«美丽中国行»摄影师、头条号签约作者、多家旅游媒体专栏作者、Gettylmages/CFP签约摄影师、全景视觉等多家专业网站签约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