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公共场所财政赤字货币化有利于财政纪律


2020-05-23 09:33 来源:澎湃新闻

5月22日,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刘尚希在一次网上活动中对政府工作报告发表了评论。

刘尚希改变了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看法了吗?刘尚希强调:首先,在谈到财政赤字货币化时,重点应该放在实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第二,财政赤字货币化不仅在实践中存在,而且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使其成为未来政策的选择之一。

刘尚希说,财政赤字货币化在现实中早已存在,但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过去两次发行的特别国债都是货币化的赤字,但它们不是由央行直接购买的。它们不是形式上的货币化赤字,但本质上是货币化赤字。因为金融不拿任何钱,它只被转换成金融负债,金融也有债权。

第二,关于棚户区改造,这实际上不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而是一个实质性的赤字货币化。棚改在本质上并不完全是一种货币政策手段。因为棚改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它不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行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赤字货币化。因此,赤字是否货币化不仅要看形式,还要看实质。如果它是由中央银行在具有强烈公共属性的领域运作,事实上,即使金融没有参与,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它仍然是一种赤字货币化的形式。

因此,财政赤字货币化在过去一直在运作。以过去发行的两种特别政府债券为例。当时,它们都是在特定情况下发行的。现在我们也面临特殊情况。当我们谈论财政赤字货币化时,我们不想这样做。赤字货币化有严格的法律程序,政府部门不能为所欲为。赤字货币化将有助于控制风险和遵守财政纪律。因为金融也可以受到市场的约束,比如发行国债,市场可以约束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和融资成本。但同时,对财权的限制主要取决于法律。

最后,财政赤字货币化不仅在实践中存在,而且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使其成为未来政策的选择之一。这意味着传统的货币理论,尤其是货币量理论,可能不完全适用于当前的情况。今天的货币不仅是数量的问题,也是地位的问题。过去,当我们考虑货币流动性时,我们会考虑数量。这里的前提是货币的同质性。过去,资本被认为是同质的。然而,观察过去十年或更长时间的现实,货币同质化的假设是不合理的。现在不仅要调整货币的数量,还要调整货币的地位,尤其是货币持有者的地位,这对流动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需要更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赤字和货币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更新。

刘尚希得出结论,支持财政赤字货币化是政策选择之一。它不像许多反对者说的那样,一旦开始,就不能被收集。赤字货币化不应被视为灾难。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专项抗疫国债安排,刘尚希指出,这低于他早些时候提出的5万亿规模。但与此同时,新的地方特别债券已经增加,规模已经扩大。如果你把两者放在一个盘子里,与他的预期没有太大的不同。专项抗疫国债加上新增的2万亿赤字将全部直接到达市县,因为市县财政收入影响最大。许多地方的市县财政收入下降了50%。因此,保证地方政府的基本财政能力,保证地方政府在获得基本财政能力后,能够落实中央政府的财政隶属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六个保证”的重要条件。因此,2万亿元将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直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