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大哥大,腰别BP机,脚跨本田王,一波回忆杀!


2018-05-25 14:28 来源:国资小新

原标题:手持大哥大,腰别BP机,脚跨本田王,一波回忆杀!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崔健撕心裂肺的呐喊犹在耳边,

几十年光阴却在弹指一挥间。

照片里的这些通信工具,

能否勾起你的童年回忆?

哪些物件似曾相识呢?

01

上世纪70、80年代,人们的主要通信工具是书信和电报,那时候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说起发电报,那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因为资费是按字数算的,所以言简意赅很重要。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人们发电报时惜字如金、字斟词酌的景象,最短的电报一般是两个字,如“速回”、“平安”、“已到”等,使用频率很高。

因业务需求大,电报房是当时邮电局人数最多的部门

02

1987年5月31日,温州市邮电局开通1万门市内程控电话,使温州电信向现代化通信目标迈出第一步。当时人民路的一个报装点,排队的市民绕着大楼一圈又一圈,队伍足足几百米长。因为名额有限,即使初装费高达5000元,一些市民还愿意彻夜排队等号。

▲程控交换机引进温州的情景。

▲市民排队装电话。

早期的手摇式磁石电话机,属第一代电话机。使用这种话机打电话时,用手摇微型发电机发出电信号呼叫总机,经过对话总机转接到呼叫方号码,这样才能进行通话。

▲手摇式磁石电话机。

▲红色为转盘式脉冲电话机,黄色为共电电话机。

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用固定电话开始真正进入到百姓家并慢慢普及,这时候的电话已经是按键式,电话还可以显示来电号码。

03

那个年代,拨打长途电话也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不仅要跑邮局,而且因为线路少,等几个小时是稀松平常。在技术上,也要通过人工转接才能实现通话。直到开通国际直拨电话业务。

▲那个年代的话务员身上透着一种朴素美。

这里,小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个年代有什么“喜事”都喜欢办晚会,

不信的话看下面几张图。

▲1994年10月,温州电话号码升至7位数。

▲2001年5月,温州市固定电话号码升到8位数。(图为歌星毛阿敏)。

04

上世纪90年代,

人们最时髦的“行头”

莫过于BP机(寻呼机)和“大哥大”。

那时候,手持“大哥大”,腰别BP机,在熙攘的人群中长长地喊一声:“喂——”,霎时引来一片艳羡的目光。

还有,戴着粗壮的金项链和金手链的老板和人谈生意时,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摆,显得特别气派和有实力,未开口生意已经成了一半。

1992年,温州首批38个“大哥大”号码公开拍卖,其中最优机号908888被市区一中外合资企业主以12.1万元拍走。在当时,这么多钱可以买一套六七十平米的房子。

▲“大哥大”和“本田王”都是当年身份的象征。

▲无线寻呼台的话务员。

后来又出现了 “二哥大”。它的致命缺点是信号弱,打通的几率小,所以经常看到有人拿着“二哥大”在电线杆附近“喂喂喂”地喊。坊间给这种打电话的方式取了一个不太雅的名称——“狗撒尿”。

1998年1月,浙江余杭区正式开通小灵通,实行单向收费,月租费20元,资费每分钟0.2元,标志着小灵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小灵通”业务来袭,

在当时也是火得一塌糊涂。

再后来,

我们的生活,

被智能手机全盘占领。

05

除了通信工具的更新换代,

中国电信在网络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也出了不少力。

这是由温州电信打造的温州市智慧城市体验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现在和未来的智能应用。

这是由温州电信投资5亿元建设的温州市云计算中心,具备2.2万台服务器运营能力,出口带宽达6T,可以说是温州的“最强大脑”。

温州电信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全光网络的建成,将有力承载4K高清、云等大带宽应用,促进智慧政务、智慧企业和智慧家庭等应用的推广和使用。

可以预见,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们未来的生活会有满满的科技感和便捷度。

原标题:手持大哥大,腰别BP机,脚跨本田王,一波回忆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