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加快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第一公里”


2020-01-13 16:44 来源:东南网

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在逐步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应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难以甚至无法获得融资的问题。一年后,2019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从优化银行服务体系、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完善信用增级体系等方面部署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办法。

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目前的工作主要是针对私营和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的“最后一英里”问题,如贷款展期问题。更紧迫的是“第一公里”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自201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多次部署解决贷款展期问题。例如,2019年2月,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大对贷款展期的支持力度,应至少提前一个月积极要求展期,有效降低民营企业的贷款周转成本;2019年3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要求加强更新政策的实施,合理提高更新业务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比重,简化更新流程。一些地区,如北京,也设立了专门机构,如业务更新受理中心。所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缓解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

但是,当前也应该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第一公里”问题,即民营小微企业的第一笔贷款问题。所谓第一笔贷款(first loan),即第一笔贷款,是指在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报告中没有贷款记录的企业第一次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目前,中国约有3000万中小企业和7300万个体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约为1800万英镑,仅占17.5%。换句话说,80%以上的私营和小型微型企业(个体企业)没有从银行系统获得贷款。

为什么第一笔贷款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的产业环境、信用信息服务和担保体系还不够完善,使得金融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商业银行与民营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银行难以收集和识别民营小微企业的有效信息,并据此做出信贷决策;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对银行产品和服务没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很难迈出建立银企关系的第一步。

从实际角度来看,金融监管部门很少有政策文件来调配第一笔贷款并提出要求。财政和货币政策没有为第一笔贷款提供有效的激励。然而,商业银行缺乏第一个贷款机制的特殊安排,包括信贷政策和信贷计划,也没有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一般来说,获得新客户的成本明显高于维持旧客户的成本。然而,在经济低迷时期,基层机构和银行员工对拓展新的民营和小微企业客户缺乏热情。

第一笔贷款是企业从金融机构筹集资金的起点。相关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获得首笔贷款后,获得后续贷款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贷款利率预计将下降,贷款速度也将加快。根据伟忠银行公布的《2019年银行业用户体验大调研报告》

应该说,一些地区已经提前尝试并积累了解决民营小微企业“先贷问题”的宝贵经验。下一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积极解决全国“首笔贷款”问题,更好地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具体来说,作者有七点建议:“第一,重视第一个贷款问题。民营和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贷款,首先,很难先获得贷款。坚持一贷二贷,把解决“一贷难”问题作为支持民营小微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在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品服务、考核激励等方面努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发布专项文件部署和安排首笔贷款工作,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首笔贷款支持服务。

第二,完善制度安排。中国保监会可以优化“两增”评估体系,将第一笔贷款作为单独指标纳入小微金融服务评估。建立月度统计报告制度,加强对首次贷款投放的监测和指导。同时,放宽对首笔贷款利率和不良贷款利率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商业银行应修订和完善首笔贷款的信贷准入、审批等相关制度和程序。此外,有关部门可以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首笔贷款利息给予适当补贴。

第三,建立一个信息平台。打破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孤岛”,整合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部门以及网络平台的信息,及时搭建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免费向银行提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搭建区域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平台,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国家平台连接。同时,充分发挥100家银行等信用报告机构的作用,探索民营、小微企业信用报告的引进。

第四,创新服务模式。加快中小银行发展,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探索和推广网上银行和网上贷款模式,鼓励伟中银行、新网银行等民营银行加快产品创新,增加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通过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创新融资担保方式等措施,解决担保难、信用难增加等问题。利用金融技术提高第一笔贷款的风力控制能力和效率,使第一笔贷款在商业上更具可持续性。

第五,改进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应制定首笔贷款计划,并在信贷规模和内部资本转移价格方面做出特殊安排。积极破解信息不对称,增加银行内部数据的整合和应用,研发支付数据、政府数据和业务数据等“替代数据”的目标产品。升级信贷管理系统,为民营和小微企业建立特殊信贷模式,开发手机应用,使首笔贷款流程更简单、贷款速度更快、还款更灵活。

第六,增加积极的激励。中国人民银行将在存款准备金率方面给予民营和小微企业首笔贷款比例高的银行优惠待遇,在再融资和再贴现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中国保监会将放宽小微金融服务评估要求,营造“愿意贷款”和“敢贷款”的政策环境。同时,商业银行应进一步细化和实施评估中的容错、纠错、尽职和豁免等措施,提高首笔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鼓励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积极发放首笔贷款。

第七,加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