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制度红利不断“显现”——对中国经济


2020-01-13 16:51 来源:东南网

年底和年初,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除了关注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等宏观指标的短期变化外,一些研究机构还注意到了一个更为深远的长期指标变化: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上升。

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简单来说,全要素生产率衡量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展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共识。从长远来看,技术进步是持续经济增长的唯一来源。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典型的“慢变量”,需要为技术创新创造适当的制度环境,并通过激励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从负向正变化,这表明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开始释放制度红利。同时也表明,面对来自外部风险的越来越大的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经济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多,内生动力越来越大。

事实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技术进步的表现,而它的背后是系统红利的不断“表现”。技术创新不会凭空出现。需要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适当的激励机制和成长土壤。例如,在这一轮减税和收费减免中,通过增加R&D费用加扣除比例的制度设计,更多的企业将增加R&D的投资。通过制度创新,确立鼓励创新的方向,使减税和减费红利更转化为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

如果你把目光移开,你会发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个通过改革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的过程。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建设、农民工进城务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在四十多年的经济繁荣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深化改革、克服困难,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现在,我们仍然需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化改革,释放更多的制度红利,为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要观察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应该被短期的数据波动所左右,而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更加关注那些深层次的制度因素。经过一段痛苦的结构调整时期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制度红利逐渐释放,改革成本开始被覆盖。不断优化业务环境,2019年平均将建立20,000家新企业。实施大规模减税和减费政策。2019年,新增税费减免总额将超过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外商投资法》的颁布将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奠定制度基础,面对全球资本流动萎缩的趋势,中国的资本流入将会增加.一系列改革措施将悄然释放经济发展的制度红利。可以预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将继续引入更多的体制创新,成为应对外部冲击的“反周期调整”的有力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想赢得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战斗,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运用制度的力量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影响”。这正是中国经济有信心稳步前进的地方。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