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方产业扶贫、强支撑、稳增长(扶贫第一线)


2020-06-14 20: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每天80元工资,衣食无忧。一个月整整22天,每天都有20元的奖励。”今年3月,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姚占镇岔河村的贫困家庭李在县城所在的草海镇中海社区的蔬菜基地开了一家——人的新企业。

威宁自去年以来已建成7万亩,到5月中旬已完成种植3.1万亩,吸收利卡市6302名贫困劳动力。它们全部投入使用后,可以吸收成千上万有档案卡的贫困职工就业。

威宁县位于毗邻的贫困地区乌蒙山,截至2019年底,该县仍有38,300名贫困人口,是贵州省剩余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全国52个被列为战争监督县之一。

威宁市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唐勇表示,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是威宁市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产业转移扶贫是加强产业支持、稳定就业、增加收入的务实举措。

“威宁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蔬菜品质好。它是夏秋反季节生产蔬菜的县之一。”威宁县农业局蔬菜中心主任谢红表示,在县城周边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街道)实施产业转移扶贫和蔬菜基地建设,不仅可以帮助边远乡镇脱贫,还可以帮助贫困人口和被转移的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还能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威宁成立农业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整合涉农资金,促进土地流转,重点建设搬迁产业扶贫基地基础设施。引进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商业实体,通过租赁发展蔬菜产业。到目前为止,已有65家企业在蔬菜基地落户,通过产业转移实现扶贫。

起初,李,谁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担心没有做好。工作的第一天,技术人员去地里教书。蔬菜基地还配备了集中居住和统一劳动的生活设施。"我想努力工作,别的什么都不做。"李对说道。

更让李大开眼界的是虽然种植了普通的白菜、白萝卜和荷花白,但种植方法却大不相同。例如,分散在田间的滴灌设备只要打开阀门,就能喷射出闪闪发光的水滴,“节水彻底”。

“一直在做这个生意,我们有现成的销售渠道。不久前采摘的荷兰豆售价为每公斤2.5元,但需求仍然不足。”威宁县柘觉镇八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姜岩非常自信。她常年在云南省和缅甸种植蔬菜和销售蔬菜。去年,她开始承包中海集团搬迁工业蔬菜基地的1000多亩土地用于扶贫,吸纳了200多个贫困家庭就业。

看着自己种下的蔬菜“堆积如山”,李启铭摆脱贫困的信心越来越强。“员工不仅能赚取收入,还能在年底获得红利。”

"发展扶贫产业,要着眼于惠民保稳。"毕节市委常委、威宁县委书记肖法军表示,要加快完成短板,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加快转型和优质发展,全面夯实打硬仗、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